電話:18192535864
地址:西安市浐灞生態區歐亞大道歐亞國際一期B座1614-1615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近年來,農村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及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重視。為提高農村人居環境的質量,防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環境污染,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對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及處理設施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需要科學合理的方法:厭氧池+人工濕地。
一 厭氧池的基本原理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水處理行業中一直都受到環保工作者們的青睞,由于其對有機性污染物質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應速率和對毒性物質高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其對比好氧生物處理廢水來說,不需要為氧的傳遞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厭氧生物處理在水處理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一般來說,廢水中復雜有機物物料比較多,通過厭氧分解分四個階段加以降解:
1水解階段
高分子有機物由于其大分子體積,不能直接通過厭氧菌的細胞壁,需要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廢水中典型的有機物質比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后的小分子能夠通過細胞壁進入到細胞的體內進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階段
上述的小分子有機物進入到細胞體內轉化成更為簡單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細胞外,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為揮發性脂肪酸,同時還有部分的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
3產乙酸階段
在此階段,酸化階段的產物進一步被轉化成乙酸、碳酸、氫氣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4產甲烷階段
在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這一階段也是整個厭氧過程最為重要的階段和整個厭氧反應過程的限速階段。
二 人工濕地的基本原理
人工濕地是模擬自然濕地在人工生態系統,類似“自然沼澤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是一種人為的將石、沙等一種或幾種介質按一定比例構成基質,并有選擇性的植入植物的污水處理生態系統。
人工濕地的凈化機理:人工濕地對廢水的處理綜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作用。濕地系統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將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長而形成生物膜。廢水流經生物膜時,大量的 SS 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擋截留,有機污染物則通過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異化作用而被去除,最后濕地系統更換填料或收割栽種植物將污染物最終除去。
三 新農村污水處理的的基本原則
1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或生態技術將農村生活污水中對農村生活或者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進行消除、降解或無害化處理;
2根據村莊所處區位、人口規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點及排放要求、經濟承受能力等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污水處理模式和處理技術;
3靠近城區、鎮區且滿足市政排水管網接入要求,宜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網,將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應調研周邊城鎮管網建設情況,當附近有在建的市政排水管網時,應考慮將村莊生活污水接入在建的市政排水管網;
4優先選用工藝簡單,運行維護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的方法。